首页 新闻资讯
关键任务通信服务(MCS)你了解多少?

2023-03-04 17:11:49

1325

  MCS(Mission Critical Services,关键任务通信服务)是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化机构基于LTE架构,制定的国际宽带集群通信标准。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行业专网用户对传统语音集群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数据业务以及图像、视频等宽带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全球也正面临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诸多挑战,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等机构及时响应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公共安全、交通、能源等垂直行业专网用户的关键任务呼叫(MCPTT)需求,3GPP作为负责4G和5G标准的技术机构,于2013年成立工作组,负责定义、开发和维护MCS服务标准的技术规范,启动MCS服务标准化。首个全球MCPTT标准于2016年3月发布,并在后续版本14、15、16和17中逐步增加了关键任务数据(MCData)、关键任务视频(MCVideo)、MCS系统互通互联、高速铁路和船舶集群业务协议等其他功能。基于3GPP的MCS系统已在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 (美国、英国、欧洲、中西亚、俄罗斯)进行了部署,并在公共安全、铁路、海事、航空等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什么要使用MCS?

  全球统一标准

  3GPP由中国、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印度6个国家及地区的通信机构组成,是国际通信标准制定机构。全球统一的宽带集群标准将给行业用户带来质优、安全、高效以及可互联互通的宽带集群系统。为了促进MCS全球标准产业化,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和全球关键通信协会(TCCA)还会共同组织Plugtests,用于测试基于3GPP MCS标准下的不同厂家的系统间、系统与终端间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丰富的语音、视频和数据业务

  MCS标准定义了MCPTT,MCVideo和MCData等服务。MCPTT可以为行业用户提供清晰的集群语音业务,例如单呼、组呼等语音服务。而MCVideo则提供实时和非实时视频传输,从而提升行业用户现场感知能力,例如获取灾害现场的图像、视频并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帮助指挥人员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最后,MCData可以提供可靠的关键数据服务。

  系统互联

  TETRA、DMR等窄带系统已被全球公共安全和公共事业机构广泛应用。基于3GPP的MCS服务标准短时间不能完全取代窄带技术,两者将共存并长期演进。如何与窄带系统真正融合并协同发展,实现关键三要素 “互联互通,无缝切换,业务融合” 才能有效简化从传统技术到现代技术的过渡,并降低行业用户的成本。MCS定义了完善的系统互联方案:Interconnecting and Migration和Interworking。通过Interconnecting and Migration,MCS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通过Interworking,MCS系统可以实现和专网集群系统(PDT/TETRA/DMR)之间互联互通。

  灵活组网

  MCS系统架构定义清晰、合理,重用性高,部署灵活。MCS集群应用和底层承载网络的耦合性低。因此无论行业用户处于LTE、Wi-Fi或者MESH网络环境下,都可以利用MCS获得关键语音、视频、数据服务。

  高速接入

  MCS借助LTE的高速传输能力,上下行速率可以达到50~100 Mbps,端到端传输时延小于300ms,可以为行业用户提供高速的宽带接入服务。此外MCS还有完备的QoS机制,从而保证行业专网用户比任何其他商业用户具有更高的关键通信优先级。

  标准可演进

  依托3GPP组织,MCS可以无缝支持未来的5G、6G网络,具有其他系统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

  北峰BF-9000任务关键型通信系统,能够第一时间解决总部与下级单位之间、前方战斗与后方指挥之间的实时视频、音频、定位、多媒体信息和其他数据等业务通信需求。确保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指挥,保证各级指挥中心实时了解现场情况,为应急救援提供有效通信支撑。

  BF-9000任务关键型通信系统符合PDT/DMR通信体制并向下兼容模拟制式,系统整体设计采用预设骨干网、现场应急网、分队战斗网三层组网方式。同时系统可以与MESH无线自组网、超短波通信、北斗卫星通信、4G专网通信、4G公网通信、卫星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相结合实现融合通信。完美运用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充分结合应急通信保障场景,贴近实战要求,便于快速部署稳定可靠。

  系统良好的兼容性、实用性、便携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不同通信场景下的各种需求,从而实现平战结合,有效应急、高效指挥便于携行等特点。为森林防火、应急、人防、水利、国土资源、环保等领域的应急指挥单位提供更广泛的应用和伴随式通信保障。